六旬老人突發心肌梗死,血壓忽高忽低,竟是腎上腺的嗜鉻細胞瘤“作祟”。面對這樣的罕見病癥,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準確診斷,精心治療,讓患者重獲新生。11月30日,患者順利出院。
11月中旬,黃陂的鄔先生突然出現咳嗽咳痰癥狀,劍突下出現不適,伴有惡心、嘔吐癥狀,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有肺部感染和急性心肌梗死,經過治療好轉并不明顯。11月16日,鄔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武漢市中心醫院,急診以急性心梗將鄔先生收入了心血管內科冠心病監護病房。
鄔先生不同于普通心;颊,其血壓會自發出現降低,隨后升至正常;且心電圖提示的心梗范圍,與心臟彩超的表現也不吻合。 “這不太正常,無法用單純的心梗來解釋患者的血壓表現!辈榉康狞S玲副主任醫師說,心內科的前輩們曾遇到過嗜鉻細胞瘤引起血壓驟然升降的病例,且嗜鉻細胞瘤也可引發急性心梗。果不其然,患者腹部CT片顯示,右側腎上腺部位有一個5cm的占位!班w先生屬于嗜鉻細胞瘤中比較罕見的一類情況,病灶不在心血管,而是在腎上!秉S玲分析,病人因嗜鉻細胞瘤分泌大量兒茶酚胺,引起了冠脈痙攣致急性心肌缺血壞死,心功能下降。
泌尿外科專家會診建議,先來穩定生命體征。心內科楊鍇主任醫師團隊立即給患者置入主動脈球囊反搏,間接的輔助循環,支持血壓。根據血壓波動調整血管活性藥物劑量,在醫護人員精心治療下,患者的血壓逐步穩定下來,心功能恢復到接近正常。11月30日,鄔先生恢復良好,順利出院回家調養,將擇期進行下一步治療。
12月1日,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陳曼華表示,嗜鉻細胞瘤是起源與腎上腺髓質的兒茶酚胺分泌瘤,可發生于任何年齡,最常見30、40歲,男女發病率相似,是繼發性高血壓病的一種;颊呖杀憩F為持續性或陣發性高血壓,頭疼,多汗,心動過速,極少數會出現嗜鉻細胞瘤危象。嗜鉻細胞瘤大多表現為持續的高血壓,也有少數會出現血壓忽高忽低。大量兒茶酚胺分泌還會引起應激性心肌病,出現心功能下降,手術或藥物治療嗜鉻細胞瘤后,心臟情況會隨之改善。因此,當患者出現血壓異常升高,多種降壓藥物控制不佳,血壓波動較大,伴有心慌、出汗等心血管系統的表現,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,及時診斷和治療。(記者 林琳 通訊員 簡杰)